行业动态
“新丝路·新航天·新生态” 第二届丝路商业航天大会举行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10月31日,作为2019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丝路·新航天·新生态”为主题的第二届丝路商业航天大会在西安举行。
大会由中国航天基金会指导,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西安未来宇航科技研究院作为执行单位。与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共同探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探索商业航天的应用需求,分析目前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探索商业航天国际化发展路径,为大西安发展和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会上,西安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华在致辞中强调:“高新管委会将把发展商业航天产业作为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出台相关扶植鼓励政策,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
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在致辞中指出,经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超过160家,西安的商业航天企业超过20家,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已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他表示,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首先面临着思想观念的转变,其次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实现国际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产品,展开人才交流合作,也要向有航天需求的国家和地区输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作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重要节点,西安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南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刘亚东在发言中提出,近几年中国的商业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为实现发展突破需要摆脱路径依赖,从而实现成功转型,打破思维定式,用全新的思想和理念定义和规划商业航天的未来。
会上,西电ISN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未来宇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了“丝路天图”卫星星座计划。星座由高光谱、高分光学、SAR等24颗卫星组成,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特点,将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区域的农林牧渔、国土资源、生态环保、智慧城市等应用需求。首颗“中国硬科技-西电1号”高光谱遥感卫星,将于2020年中完成发射。后续卫星计划于2025年完成组网,实现全面提升时空分辨率的全天候遥感服务能力。
会上还公布了“2019商业航天30强”和“2019商业航天科创板潜力企业Top10”榜单,并为入榜企业代表进行颁奖。此两项榜单是由未来宇航与亿欧共同发起,对参选的商业航天企业在核心技术、商业价值、科创能力和资本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基于榜单所收集数据,结合商业航天天企业公开资料、数据库信息、财务指标等编写完成的《2019亿欧宇航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研究报告》现场发布。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中科院研究员吴季、陕投集团寰宇卫星副总经理曹志远、人保财险西安分公司总经理桂文东、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等嘉宾分别以《加快人类进入太阳系的步伐》、《助力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营造商业航天保险生态圈》、《硬科技改变世界》为主题发表演讲,探究商业航天的发展之路,展望中国商业航天的未来。
OneWeb中国区高级顾问Alain Lejeune、西班牙商会北京分会会长Alberto Veiga、萨里卫星公司(SSTL)创始人、执行主席Martin Sweeting爵士、极地熊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Sheremetova E.V.等特邀国际嘉宾重点就商业航天领域国际间的合作及发展机会等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
圆桌沙龙讨论环节,在航天十二院规划推进研究所研究员张京男的主持下,中科院空天院海南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天梁、天润科技总经理陈利、陕投集团寰宇卫星副总经理曹志远、埃依斯航天市场总监万玉柱、航天行云市场副总监刘洋等人围绕商业航天助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的话题展开讨论。